生活
新闻资讯
视频新闻
信息
房屋出租
房屋买卖
人才招聘
求职简历
征婚交友
二手车辆
出售求购
商家信息
怀仁
怀仁特产
怀仁景点
怀仁美食
怀仁名人
怀仁历史
怀仁民俗
怀仁民歌
便民
公众微信
便民电话
违章查询
怀仁Q群
公交线路
查公积金
网站首页 >> 怀仁历史:怀仁县晋剧团史略

怀仁县晋剧团史略

2019-01-22 20:04:11 浏览:2287

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

1967年,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入第二个年头,且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全民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势不可挡。当时,各种学毛著讲用会、学习班、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传经送宝会在各单位、各造反派组织乃至县、地区之间频繁举行。与之相适应,利用文艺形式通过舞台表演来宣传毛泽东思想,就成为当时形势的需要。于是,县革命委员会经过筹备,于1968年初成立了“怀仁县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宣传队的人员组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从各单位、各学校教师中抽调文艺骨干;二是从城镇、乡村选拔队员。成立初期约有二十多人。排练的节目有舞蹈、表演唱、小合唱、独唱、快板、小话剧,还有晋剧、耍孩清唱等。经过短期培训、排练后,向全县人民亮相,深入全县农村、厂矿进行巡回演出。在当时斗、批、改深入进行、人人自危、人心惶惶的形势下,宣传队的出现,有如严冬过后春风拂面,普降甘霖,沁人心脾,为人们枯燥单调的生活送来些许清新和愉悦,使人们紧绷着的神经有所松驰。

宣传队的成立,是继五十年代怀仁县工农耍孩剧团划归大同市之后成立的第二个县级专业文艺团体,她填补了怀仁县多年没有专业文艺演出团体的空白,是有长远战略眼光之举;宣传队的成立,对于丰富全县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深受群众的欢迎。在此期间,宣传队多次代表怀仁县以及雁北地区对雁同驻军、各大企业甚至河北张家口驻军进行慰问演出。1970年1月,雁北地区第三次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在大同召开,宣传队应邀赴大同对大会进行慰问演出,受到一致好评,并每人赠送红宝书——《毛泽东选集》精装本一册。

随着“文革”运动的不断深人和斗争形势的变化,《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以中央文件下发,普及革命样板戏的热潮风靡全国,全民学唱样板戏成燎原之势,全国各级各类普及革命样板戏学习班如雨后春笋。1971年,全省《红灯记》学习班在怀仁县招待所举办,宣传队全体人员参加学习。为了配合样板戏的普及,解决宣传队现有人员不足的问题,1971年春节,通过全县文艺会演,又从全县范围内招收了一批学员充实演出队伍。之后,由宣传队主办,集中培训了全县学校、机关、厂矿、农村的文艺骨干。借助《红灯记》学习班的东风,宣传队先后排演了样板戏《红灯记》和《智取威虎山》全剧,《沙家浜》选场。

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随着当时政治局势的不断发展,宣传队除了进行各种慰问、巡回演出外,还要参加文艺会(调)演,先后多次参加过雁北地区和省里举办的各种文艺会演。1972年春节后,雁北文工团和怀仁县宣传队合排的由常云波等为编剧编写的现代歌剧《长城脚下红哨兵》,代表雁北地区参加全省文艺会演,受到省城观众的好评并且得奖。

当时全县人民亲切地称宣传队为“县宣”,充满崇敬羡慕之情。时至今日,仍能不时听到这一称谓。

怀仁县晋剧团

尽管革命样板戏的普及工作搞得轰轰烈烈,但是不同地域的文化积淀和传承严重地制约影响着人们的文化传统和欣赏习惯。全国只有八个样板戏占领着“市场”,几乎统治了电影、广播(当时也只有电影和广播)等视听传媒,人们甚至都耳熟能详,但却并不一定认同。在怀仁,虽然当时几乎人人都能哼唱几句样板戏选段,但作为县级专业文艺团体且其成员又都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从未经受过“国粹”的薰陶和浸染,排演的京剧效果可想而知。有鉴于此,当时的县革委领导在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确定逐步转轨,改排晋剧。由于建国以来怀仁仅在五十年代有一个耍孩剧团存在过,要改晋剧也非易事。于是通过组织联系,雁北晋剧团老艺人筱桂香、李素琴、孙秀英来怀仁宣传队进行业务辅导,历时半年。同时排练上演了晋剧现代戏《红嫂》、《红心朝阳》,由此走上了晋剧发展之路。1974年正式更名为怀仁县晋剧团。前后排演了现代剧《金色的道路》、《铁流战士》、《杜鹃山》、《瑶山春》、《磐石湾》、《朝阳沟》、《李双双》等,深入全县乡村、大同矿区、雁北十三县甚至远赴河北、内蒙进行巡回演出,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在此期间,除正常排练演出外,还得配合当时阶级斗争的大形势,自编自演紧跟当前“斗争”需要的小剧目。当时由文化馆创作组刘纯仁、马文仓、杨尚文等编写了以本县杨子安的革命生涯为原型的当代历史剧目《洪涛峪》,反映农村阶级斗争的现代戏《战井台》,还有《三改货单》等小剧同时上演。

1975年,全国外贸工作会议在雁北召开,县剧团应邀为会议进行了慰问演出。演出后,外贸部领导亲自接见演职人员,并予以赞扬和鼓励。

粉碎“四人帮”后,全国各条战线、各行各业都在小心翼翼地探索、思考,逐步冲破禁区,文艺战线也不例外。1977年,国家开始部分地尝试恢复古装传统剧目,县剧团也积极跟进,从排演《十五贯》开始,先后排演了《卷席筒》、《兰庚娘》、《白兔记》、《三卷寒桥》、《卖苗郎》、《包公碑》、《胡二马月上金殿》;恢复了晋剧传统剧目《打金枝》、《算粮登殿》等;排演了连本戏《王花买父》、《功臣冤》、《济公传》、《三审皇宫案》、《狸猫换太子》等。

值得一提的是1980年排练的六本连本戏《王花买父》,每到一地,一本上演五天,至少得上演一个月。从朔县开始,历经山阴县、应县、浑源县、灵邱县、天镇县、阳高县、河北蔚县、张家口市、宣化市、怀安县、内蒙呼市、土左旗、土右旗、包头市、乌拉特前旗、五原县、临河市以至于远到杭锦后旗等地演出,场场瀑满,戏票一抢而光,票房频频告急,其火爆程度和观众的认同超乎想象。在当时那个比较封闭的年代,各演出团体对自己所上演剧目的剧本尤其是好剧本是严加保密的,从不轻易外传。那时剧团想排个新戏也是苦于找不上好剧本。有好多剧本都是“偷”来的,《王花买父》就是一例,外出学戏人员千方百计和拥有剧本的剧团联系均告失败,于是买上录音机和磁带到剧场看戏,场场偷录,回来后再一字一句、一曲一段地用手工抄录下来,由作曲人员谱成晋剧乐谱,排练上演。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经济的快速增长,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电视机的普及,影视剧的大量播放以及其他因素,文艺团体的生存和发展出现了全国性的危机,普遍陷入困境。作为县级剧团,演出台口少、收入低、人员老化、拖欠工资、无力更新设备等现实困难严重困扰着剧团的生存和发展。好在有县委、县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怀仁县晋剧团才得以在困境中生存下来,周边各县的剧团大多解散,人员另行分配工作。有一件事不得不提,在阎锡爵同志担任县主要领导期间,剧团已经步入困境,难以为继,在一次县领导的会议上,有人提出把剧团解散,阎锡爵同志郑重地说,我们不能成为怀仁的千古罪人,把好不容易建起来的剧团在我们手里毁掉,尽管经济不宽裕,但我们在其他地方挤一挤,财政每年拿出一部分经费补贴剧团。因此剧团得以存在至今。

2006年,县委、县政府从文化发展的长远战略考虑,对剧团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补贴措施:为剧团拔付了设备购置费,使剧团的演出设备得以更新;提高了人员工资的补贴标准,还特批了房舍维修费用。针对剧团人员老化,后继乏人的现实,支持剧团和省艺术院校联姻,走联合办学之路。2007年9月,县剧团和省戏曲职业艺术学院联合招收了一个教学班共计35名学员;剧团自己培养学员十多人,为剧团培养后继人才。有关部门还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全县乡村、厂矿多演县剧团的戏,从另一个角度扶持剧团的发展。

补 记

1967年10月,由县政工组宣传办公室韩永泉牵头成立了“怀仁县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主要领导是张瑞芝。从各单位、农村选拔抽调队员二十余人:李永录(教师)、张瑞琪(教师)、苏翠莲(教师)、魏儒(商业局赶马车的,能吹会拉),文化馆肖恒山、东关张秀英、夏文正,石井村田果英,赵庄村彭珍梅,石庄村杨云珍,赵麻寨刘花花,吴家窑郑培新,北辛村张进山,碗窑村陈果叶等。宣传队在农委食堂就餐。有单位的在原单位开资,农村的每月给补贴25元。排练的节目有《手拿碟儿敲起来》等小舞蹈和革命歌曲大合唱、小合唱、独唱,也有晋剧、秧歌、道情、耍孩等,还有器乐合奏、独奏。到农村、厂矿巡回演出,备受欢迎。

过了1968年元旦,“文革”运动轰轰烈烈,红卫兵、战斗队到处夺权,领导机关一片混乱,没人管理,宣传队自行解散,成立了三个来月。这段历史早于县剧团成立的时间,鲜为人知,且时间较短,特予补记。(补记部分由田果英口述)


网友评论:
我也评论:

热门推荐

关于怀仁588信息网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7 - 2014 怀仁588信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