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新闻资讯
视频新闻
信息
房屋出租
房屋买卖
人才招聘
求职简历
征婚交友
二手车辆
出售求购
商家信息
怀仁
怀仁特产
怀仁景点
怀仁美食
怀仁名人
怀仁历史
怀仁民俗
怀仁民歌
便民
公众微信
便民电话
违章查询
怀仁Q群
公交线路
查公积金
网站首页 >> 怀仁民俗:晋北方言:黑喇儿

晋北方言:黑喇儿

2019-03-13 18:28:53 浏览:4935

方言词汇:黑喇儿[he?-laar]

语意:裂隙或物与物之间的空隙

汉语是汉民族的传统语言,也是中国的通用语言。我们都知道,汉民族是在古华夏族的基础上产生的。古华夏族又是由上古炎帝集团(古羌)、黄帝集团(古狄)、少皞集团(古夷)三大联盟集团兼并融合而成的。在汉语产生之前,东亚大陆必然经历过一段“前汉语时代”。这一时期的语言,应该是组成古华夏族内部三大集团不同语言兼收并蓄的结果。我们不妨将其暂定为“古华夏语”。“古华夏语”是汉语的前身。

分析汉语的演化轨迹,最明显的就是词汇的多音节化。造成这一趋势的因素很多,有族群融合的因素,如南方古越族称河流为“江”(古读krong),北方称河流为“河”(古读ga:l,语源应为蒙语“高勒”),后世合称“江河”。而汉字的单音节化也应该是造成汉语词汇多音节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古汉语“颌”字,古读“kup”,今称“下巴”。其中的“下”音为“颌”字第一个音节“ku”演化的结果,而“巴”音实为古“颌”字尾音“p”之孑遗。再如古汉语“界”字,俗本作“境”,意为“田畔”,引申义“地方”、“边境”,古读“kre:ds”,今东北方言称“嘎达”,晋方言称“圪朵”。其中“嘎”或“圪”均为“kre”演化的结果,而“达”或“朵”音则保留了“界”字的古尾音“ds”。如果将“kre:ds”之“k”转化为“h”,“d”流化为“l”,就演化为怀仁话里“这忽垒”、“那忽垒”的“忽垒”。像这种看似“词汇多音节化”的现象,实际是对“古华夏语”中单字多音节读音的保留。而且这种现象在方言里表现的尤为突出。

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怀仁话里的方言词汇“黑喇儿”。

“黑喇儿”是“黑喇”儿化后的读音。在怀仁话里,表示“裂隙或物与物之间的空隙”。旧时人们常说“瓮黑喇”、“柜黑喇”、“墙黑喇”,都是藏污纳垢的地方。“黑喇”一词,正是对古汉语“隙”字读音的保留。

“隙”字上古读音“khrag”。《说文解字》释义为“壁际孔也”。也就是“墙体的裂缝”。引申义为“裂隙或物与物之间的空隙”。今天普通话里的读音“xi”,实际经历了“khrag(秦汉以前)→khiek(唐宋之际)→khi(蒙元时代)→hii(明清之季)→xi(现代汉语)”的演化过程。在秦汉以前或更早的先秦时期,“隙”之读音为“khrag”(郑张尚芳《上古音系》)。其复辅音“khr”音转为“hr”,便是怀仁话里的“黑喇”。而且在怀仁话里,与“不浪”、“屈略”、“秃噜”、“克浪”等众多所谓分音词一样,“黑喇”之“黑”,“不浪”(棒)之“不”、“屈略”(圈)之“屈”、“秃噜”(堕)之“秃”、“克浪”(腔)之“克”,均为入声。准确地保留了这些汉字的上古读音。

值得注意的是,方言里的“黑喇”(隙)与“黑朗”(巷,建筑物中间行人的通道),不仅读音相近,而且语义也非常接近。而蒙语的“高勒”(gol,小的河流、河沟。古汉语称“沟”,读“go”),亦可释为“流水的地隙”。不仅说明古人对事物的命名是有规律可循的,而且可以证明汉语是上古时期活跃于东亚腹地不同民族语言融合的结果。


网友评论:
我也评论:

热门推荐

关于怀仁588信息网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7 - 2014 怀仁588信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