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新闻资讯
视频新闻
信息
房屋出租
房屋买卖
人才招聘
求职简历
征婚交友
二手车辆
出售求购
商家信息
怀仁
怀仁特产
怀仁景点
怀仁美食
怀仁名人
怀仁历史
怀仁民俗
怀仁民歌
便民
公众微信
便民电话
违章查询
怀仁Q群
公交线路
查公积金
网站首页 >> 怀仁历史:怀仁老街-永宁寺巷(图)

怀仁老街-永宁寺巷(图)

2011-04-01 15:27:09 浏览:3958

怀仁古韵-怀仁588信息网

怀仁县域内有两处永宁寺。

一处是清河乡、南小寨村的永宁寺。据传说这座寺院始建于元代,民间有句俗语,叫做“先有中佛殿,后有小寨村。”中佛殿是永宁寺里大雄宝殿前的一座佛殿。可见其寺院年深日久矣。现在留下的殿宇建筑,根据寺内碑文所记,当是清代乾隆年间修葺后的遗迹,在怀仁境内算作一流的大寺院,好多信徒、大施主都是从内蒙、河北、天津一带过来的。文化大革命中寺院败落,几百尊鎏金铜佛毁于一旦,人迹全无,住持和尚远走他乡。~九八八年贯彻落实《文物保护法》,县政府公布其为县级文物保持单位。之后,由于县域内佛教活动的兴起,村民们自发捐款,申请县文物管理所批准后,又逐步恢复之。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寺院在维修保护的同时新建了山门、万佛殿,香火日盛一日。

另一处永宁寺院就在县城内、四牌楼正南的一条巷子里,这巷子也就以寺为名了,称永宁寺巷。寺院的碑刻早已损坏,始建年代不详。据实物推测,当属明末清初之建筑,规模略逊于南小寨村永宁寺。进了寺门,面前是三间过殿——相当于南小寨永宁寺的中佛殿,后边是大雄宝殿,都是高台建筑,东西两边有配殿及僧房,总面积不过亩把半。那时候老城里人一般都按寺院的方位称之为南寺,很少有人叫永宁寺这个名字。所以从四牌楼到寺院这一段距离的巷道,人们也不叫正式的巷名。多是为了顺口省力,称其为南巷子。

如果严谨的说,这座永宁寺院也不在永宁寺巷之内,它的位置正好是永宁寺巷与大南街相交汇形成的丁字的横头上,大南街的南侧,直抵南城墙根。

怀仁古韵-怀仁588信息网

城里这处永宁寺虽比不上南小寨永宁寺的香火旺,但周围的建筑、民居把它陪衬的人气旺盛,也不亚于南小寨永宁寺。前有四牌楼,那是全城的中心地段,左有龙泉街的龙王庙,右有南菩萨庙、火龙庙。特别是寺院的前左角有花园,前右角有明代廉臣王汝濂的故居。俗话说:“媳妇不好送亲的多”,这些建筑为永宁寺增色不少。

怀仁古韵-怀仁588信息网[!--empirenews.page--]

王汝濂故居和花园两处正门虽不在永宁寺巷,但故居的西墙和花园的东墙正是永宁寺巷的东西两边。它们进深尺寸近七十余米,占到了永宁寺巷全长的一半。可真是老城里的大型民居建筑了。

王汝濂故居是如今的大南街三十九号院,是一处三进院落。中院、后院原来都有二层阁楼,旧时人们多称这个院为楼房院。除了有二层阁楼外,中院和后院的一些房里边还有夹墙,正房和东、西配房下层都有木廊子,这些设置多像晋南一带的富宦人家的居室。前院正房高大宽敞,堂屋有厅可通向中院。屋顶是双出水,布瓦盖顶,五码隔扇门,四个柱头上都有一斗三升的柱斗拱。拱的装饰作用不大,只是为了托撩檐枋,前檐高而深。窗棂高而式样别致。东西主房问的窗户在主区上又设一个五十公分的小区,里边是传统的贯圈金钱窗棂式样,现在仍保存完好,极为秀气,这是清代居民建筑绝没有的风格。前院偏东南角有一标准的广亮大门,朱漆铁钉门扇,大门与前院间有一砖拱小门隔开。

《明史·舆服志》载“庶民庐舍洪武十三年定制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饰彩色”,这种定制一直延用至清代。

以上种种,足以下定论,此院才是王汝濂的故居。可以校正《县志》所记王汝濂故居在铁门巷之说。

王汝濂故居的西边,永宁寺的左前方是花园。这花园之名是人们不知就里的一种称谓,实际上是王家祠堂。王家祠堂最先设在大南街伙大门1号院,三问享堂不同于一般,砖、木、石雕饰华丽,但院子空间不大,那时从永宁寺巷西到老爷庙巷东这一角都是王家的,所以后来又改建在永宁寺巷西南角,建了新的祠堂,据王家族中老年人讲,上世纪五十年代春节过年城里王姓人家还在这里请亡灵。祠堂内北面有祭祀祖先的殿堂三间,起脊布瓦悬山顶,高大气派,内有彩画,神位,碑记。东西两边有守护管理人员用的厢房,傍西侧有水井。院中有草木花卉、果、杏、树之类,每到春夏,各色花应时开放,可真如花园一般。院内还有一株古柏,王汝濂曾赋诗一首《咏家祠古柏》。

翠柏当中植,节操贯四时。

生来原一本,南北多分枝。

怀仁古韵-怀仁588信息网

《怀仁新志》译文说,家祠有一翠柏四时常青,本为一根到大却分成南北两枝,这是照字而解,不知其二。真正的诗意是:前两句是他奉行的为官之道和做官一世的自喻;后两句是借物喻情,用古柏分枝暗喻他兄弟二人不同境遇及兄弟情份。[!--empirenews.page--]

王汝濂有一胞弟名王汝浃,字见田,嘉靖四十三年甲子科举人,后屡试不第,遂无意于仕途。行吟于泉石问,痴爱恒山名胜,泊居浑源恒山,积学能文,著述甚丰。“清凉十里彩云堆,好景偏宜首夏来。山色不随春色去,花颜因向笑颜开。”就是他留下赞美怀仁清凉山的名句。王汝濂借家祠古柏慨叹兄弟两个的人生道路,一个官运极佳,一个无意仕途;一个居官多生活在南方,一个泊居赋闲塞北。真如这株翠柏一根而长大分为南北两枝,这才是他作这首诗的真实思想感情。兄弟二人天各一方,各走一端是他没有想到的。家祠堂内焚香祭祖,抬眼望柏,触景生情,不禁咏叹。

但他还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故居在几百年后,中国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里,在“公社食堂化,农民管理军事化”的口号下,竟然成为城内农业生产合作社几百口人的大食堂。

“食堂化”是上世纪1959年——1960年华夏大地在“共产风”“浮夸风”形势下产生的一个怪异的短命产物,要让妇女们从灶台旁解放出来,让农民们过军事化生活。集体劳动,集体吃大锅饭。王的故居一下子就被选中,办起了大食堂。全城内农业社的农户男女老少一日三餐都要从这儿领取——人们叫“打饭”。每到吃饭时辰,永宁寺巷内川流不断的提着饭罐的人群,来来往往都是急切的心情,拿上计划好的大队食堂印制的饭票忙着来窗口打饭,一个痛苦的现实是,所领取的饭菜不足裹腹!

食堂化之年正是浮夸风之后的自然灾害严重之时,粮食状况极为紧张。市场犹如气血不足的病人,商品极度贫乏。一切商品凭证供应,二分钱一盒的火柴也不例外。油、蛋、肉甚至连蔬菜都是不能轻易吃到的,粮食和副食品那是拿钱买不到的特级商品。那时候商店里一个月饼要二两粮票,一毛二分钱,黑市上要一块二毛钱才能买到一个,而当时一个职工的工资平均在35—45元之间。野地里的老牛革、榆树皮已是农民们的盘中餐。

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后,紧接着农业集体化、公社化,土地、粮食高度集中,严格管理。华夏大地衍生出一个新词语叫“口粮”,而且随着后边又加出两个字“标准”。口粮标准就是以人定量,大人为十成,一年360斤毛粮。小孩有五成的,有七成的,长到十三就可吃足成。那时候咋就不懂的人与人的食量是绝对不会相同的,男人和女人不同,体力劳动重的和轻的不同,天生大肚汉和身体瘦小的不同,尤其是孩子们的饭量和年龄绝对不是成比例的,有时甚至比大人还费饭。[!--empirenews.page--]

怀仁古韵-怀仁588信息网

从食堂打饭回家后,一部分家庭还维系着正常秩序,男人下地劳动多吃些,孩子们不懂事多吃点,最苦的是作母亲的。有些家庭为这点饭夫妻分家分食之,父子失情分食之,有的动用起计量器——秤,来精确按斤、两分开吃。人类固有的自私劣根性被无奈的客观现实逼的暴露无遗。

其时,农民们家里一点折垫都没有了,在自然灾害袭来时束手无策。原本不应当这样,中国农民对备荒是有着丰存补欠的优良传统的。孰不知前年镇里的一位领导突发奇想,要全城的非农户到北街住,全城的农业户到南街住,意在便于管理。这股换房住的共产风虽未形成十二级台风,只吹了几天。但好多人都沉不住气了,自行下手找换房对相,深怕自己的北房、砖瓦房,弄不好换成了东南房、泥土房。这样,好多农民家里藏留下些存粮都忙着吃光了,深怕在换房时暴露出家有存粮,显出自己对党不忠而遭袭是非之说,这就极大的降低了抗灾能力。、

那两年,农业户几乎没有新生婴儿出生。

那两年,食堂男炊事员是姑娘们找对相的首选人员。

从那时起,非农户和农业户的差别一下子明显开来,且越来越严重。

如果王汝濂得知这状况是否又会在慨叹之余,吟诗记之?

一条永宁寺巷,引出了一位明代廉臣王汝濂和对他故居的重新论证。

王汝濂,字道原,号屏川,生于1 524年,卒于1 597年。明代隆庆五年进士,曾任户部陕西清吏司主事,陕西按察司兵备副使,户部渐江清吏司员外郎。县志载史评“学而优登仕,廉能畅誉,志憨且端,才优而敏,蜚声廷对,分管财赋,厥任甚重,非其人不称也”等等,朝野对其多有赞美褒奖之词。

怀仁古韵-怀仁588信息网

如今其它遗迹已无,除故居之外能追忆之事只剩下怀仁城人人皆知的王家坟,王家坟在万金桥的起凤坡,怀仁城的王、何家堡的王后代无数,还有一块史料性的王汝濂“奉天承运”石碑。有好古者尽可去永宁寺巷南头看一看王汝濂的楼房院,去读一读万历皇帝褒奖王汝濂的碑文。

正是:

[!--empirenews.page--]

明代古迹好景色,永宁寺巷故事多。

追思小城千古事,后辈抚碑自评说。

家搬到大南街之后,我每天上学放学都要经过这条巷子。其时拐角处的花园(我不知道那就是王汝濂的家祠)已经拆倒,正在兴建一栋二层小楼——城内大队的新办公地。巷里的二号大院我有些印像,现在父亲还常常回忆起在那里的劳作生活。在那个大院里,他喂了整整五年牲口,也就是一名光荣的饲养员,晚睡早起,铡草出粪,其中的辛苦绝非言语能够表述。

永宁寺巷通头都非常齐整,两面都是严丝合缝的砖裱墙,墙头上有用瓦砌的极漂亮的漏窗,一窗一式,富于变化。奇怪的是,挺长的巷子里气派的大门却没有几个,平崭崭的墙壁一味的延伸,显得有些冷清。小时候不知就里,后来才知道这便是所谓的深宅大院。现在去看看,历经沧桑的老屋依然挺拔,斗拱简洁,窗柱朴实,色泽沉稳,气宇轩昂,是典型的明式作派。

这巷里有两个老汉,他们的音容笑貌深深地烙在我童年的记忆之中。

一个姓安,好像和我们同宗。他个子不高,须发皆白却面如重枣,好像是因为爱喝酒,常年戴一副墨镜。他通年住在城内大队的队部,每天早上七点半准时打开广播,用高音喇叭宣传法律知识,其实大多是读报纸。就因为他准时,上小学时我就一直把它当表来使,他一开讲我就出发,五年中一点法律也没记住,却从未迟到过。后来,我家又搬了,他还一直讲,并且受到省级的表彰,上电视上报纸,很风光。另一个老汉姓张,也是个饲养员。他牙没的早,也掉的干净,瘪瘪的嘴巴看上去老在笑,却少有人和他往来。他俩个脾气怪,脾气大,属于怀仁人所说的“捩性人”,奇怪的是他们对我很好,一见我就笑,像其他长辈一样模我的头,关心我的学习。因而我不能理解人们对他俩的议论,特别是张大爷,我怎么也看不出杀了老婆的他有什么可怕之处。

终于,我明白了,我明白了他们为什么对我好,为什么对我那样和善。

怀仁古韵-怀仁588信息网

我的父母是极善良的。两个老汉都是孤老,脾气又古怪,大家都离的远远的。他们的衣服破了,母亲帮他们缝补浆洗;家里偶尔改善伙食,父亲总把他们叫来,以至于我那时一直把他们看作是家中的成员。不夸张的说,我们并不宽裕的家有一个油花,就会自然地分出半个来给他俩。所以我坚信,即使是在夫妻秤饭,父子分灶的非常时期,我那善良的父母也会自然地照顾他们。[!--empirenews.page--]

虽然,我父母的行为实在是普遍,可是大爱无言,沁入心脾,两个老汉对我的喜爱,就是对父母仁
爱之心的最好回报了。

网友评论:
我也评论:

热门推荐

关于怀仁588信息网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7 - 2014 怀仁588信息网 版权所有